沙龙名称:空间飞行器气动与载荷设计
沙龙时间:5月28日14:30
沙龙地点:南校区G240报告厅
主办单位: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1: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典型气动弹性问题研究
讲座人介绍:
贺顺,201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4年和2017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受英国创新基金(Innovate UK)资助在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航空中心(Centre for Aeronautics)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12月加入米兰网页版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山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动弹性力学和飞行器结构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英国ATI/ Rolls-Royce /Innovate UK的发动机与平台系统的动力集成项目、USAF EOARD项目、Embraer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多个航空工业、中国航天和中国商飞项目,已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8篇,担任《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和《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讲座内容:
临近空间是当前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和研究的热点,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对未来空天一体化作战和防空反导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争夺这一新的制高点,各国先后开展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和应用研究。本报告简要介绍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背景、军民需求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大展弦比布局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高空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气动弹性问题,包括突风载荷减缓、静气动弹性、颤振以及热气动弹性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典型问题的基础上,阐明其气动弹性机理,讨论了如何从结构设计和主动控制方面减缓气动弹性效应对飞行器造成的不利影响。
报告2:飞行器地面试验运动参数视觉测量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讲座人介绍:
崔家山,男,2016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职科研博士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航天三院8357所工程师,2018年10月起任职于米兰网页版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地面仿真试验测试、评估与鉴定以及多功能系统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工作。

讲座内容:
飞行器地面试验是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飞行器地面试验可以有效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并降低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在飞行器地面试验中,试验飞行器的位置、姿态等参数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中的基本参数,可用于飞行器试验鉴定、事故分析以及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视觉测量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运动参数测量方法。本报告针对飞行器地面试验运动参数的高精度、大范围测量问题,在传统的运动参数视觉测量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一种基于光束向量的运动参数测量方法,并对运动参数视觉测量系统研制过程中涉及的视觉测量系统的优化、大视场摄像机的标定、合作目标光束投影光斑的跟踪识别等问题进行研究,为飞行器地面试验视觉测量提供切实可靠的实际解决方案。
报告3:无人飞行器特种载荷的研究
讲座人介绍:
李博,2008年毕业于米兰网页版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无人飞行器系统研发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多个系统的研发工作,2015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在飞行器控制系统、弱信号检测方面有丰富的工程经验,2020年获博士学位,工作期间授权发明专利8项。

讲座内容:
随着无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光电检测、中继通信等传统的应用不能够满足现代ZZ的需求。在新需求中,空对地下以及空对水下的探测、通信、定位等跨介质应用成为特种无人飞行器的主要功能要求。在跨介质信息传输中,磁场具有穿透性和低衰减性的优点,磁感应(MI Magnetic induction)效应可被用作跨介质传输信息的途径。但磁场强度随感应距离的增加而急剧衰减,基于传统飞行器平台与载荷的相互独立的设计范式将无法保证系统所捕获微弱磁场强度变化的准确性。从特种载荷展开研究,并引导和约束无人飞行器平台的设计输入,将成为特种无人飞行器系统设计的重要方法。